2022-06-20

【晴報】肥胖|疫下愛外賣少運動 近4成港人增重10%

疫情下港人活動量大減,外賣網購成風,體重亦隨生活習慣改變而大幅上升。香港肥胖學會在上月底至本月初訪問559名18歳以上港人,發現36%人自評體重較2019年底疫情發生前增加10%,4%人更增重達20%或以上。如本身屬肥胖者(即BMI逾25)問題更嚴重,53%人自評更肥,較正常體重的25%人更高。 

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兼學會創會主席袁美欣指,調查發現第5波疫情下港人較前4波更傾向減少外出、運動,且壓力更大,叫外賣者更是之前的2倍。加上疫情放緩激發報復式進食,44%表示會把握機會外出用膳、近2成人指進食量及次數會增加,均增加肥胖風險。她坦言:「疫情下外賣App、超巿送貨服務更發達,足不出戶已可解決生活所需,加上家居細,港人運動量更不足。」 

疫下易肥因素:

  •  壓力較大,傾向攝取甜食酒精舒壓
  •  擔心隔離禁足,多買即食及罐頭食物
  •  愛叫外賣,飲食變得多油多肉
  •  在家工作減外出,健身室關閉致運動清零
  •  捱夜令荷爾蒙變化,更易飢餓 

資料來源:綜合海外研究 

7成人減肥5次  半數人有4次反彈: 

調查亦發現,受訪者主要依賴節食減重,7成人平均減肥5次,但半數人卻「反彈」4次,且逾7成人自行用減肥藥。 

惟外科專科醫生兼學會現任主席徐俊苗指,不少人誤解肥胖全因「自身不節制」,忽略肥胖是一種疾病,且基於「生存機制」,部分人因遺傳基因影響致體脂平衡點較高,當體重稍有下降,身體便恐防「餓死」,致荷爾蒙出現變化,飢餓素增加,而控制食慾的瘦素下調,同時減慢新陳代謝和卡路里燃燒,令人攝取相同卡路里亦會增磅。另外,最新研究指,BMI逾33的肥胖人士因基礎熱量代謝率高,運動時會出現「抵銷」機制,在同樣運動量下可消耗卡路里比常人少近三分一,致減重效果不佳。 

他提醒,華人BMI超過23,便憑警誡體重或會不斷上升,要尋求醫療協助: 

不同BMI值治療策略: 

BMI 治療策略
18.5至23 屬正常值,毋須為健康減重
逾23至27.4 尋求營養師、運動專家調整飲食或運動習慣;或需臨床心理學家介入作行為治療
逾27.5 或需藥物或手術治療,如縮胃 
 

 

報道來源